经济学(国别与区域经济)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学科交叉融合、厚基础、宽口径”为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具有家国情怀、批判性思维、创新性能力,懂交流、善合作,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知识基础,深入了解东北亚各国和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实际,较好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相关国家语言,具备综合运用经济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国际化复合型经济学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继续在相关学科领域进行深造,从事东北亚国别与区域问题研究,或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党政机关、大型企业等部门从事教学科研、涉外事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特别是从事与日本、韩国、俄罗斯、朝鲜、蒙古等东北亚国家有关的教学科研、商务管理、涉外交流合作等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在涉外事务管理领域经过5到10年的实践锻炼,能够初步具备相关国别和区域事务管理的系统知识、具备独立搜集相关数据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客观判断、提出应对策略的能力,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职业素养、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够胜任涉外商务、外交外事、社会管理业务岗位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在毕业20年以后,有一批将成为科学研究及相关领域领军人才、涉外事务管理等领域的核心业务骨干,并能够胜任中高级管理岗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为学生提供厚基础、宽口径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注重思维方法、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训练,突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新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通识教育类、学科基础类、专业基础类和专业类知识,具有较强社会竞争力和国际竞争能力,了解本专业学科发展前沿,能够将所学知识用于解释本专业领域社会经济现象。
2.能够综合运用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本专业领域的问题进行判断、分析和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和解决方案。
3.能够系统了解东北亚国家经济和社会实际,对于各国的经济运行、经济政策及对外开放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具有较为全面、深刻的认识。
4.能够熟练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分析工具,对本专业领域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处理,完成所从事的专业任务。
5.能够科学规范运用书面和口头表达方式与业界同行、社会公众就本专业领域现象和问题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
6.具有团队协作意识,能够在本学科及多学科团队活动中发挥个人作用,并能够与其他团队成员合作共事。
7.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有创新创业能力及不断学习与适应发展的能力。
8.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熟悉本专业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在本专业领域实践活动中能够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
9.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较好地进行对外交流;初步掌握第二门外语,能够进行该语种相关文献及信息检索、阅读与分析,具有日常交流对话能力。
三、主干学科及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世界经济、区域经济学、国民经济学
核心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社会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会计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世界经济概论、国别与区域经济概论、东北亚区域经济、现代日本经济、现代韩国经济、现代俄罗斯经济、专业外语等相关课程。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学年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国内外调研、国际组织实习实训。
主要专业实验:经济社会统计实验、计量经济学实验。
四、专业特色及专业方向
专业特色:本专业是按照新文科建设的思路和要求设立的本科专业,以世界经济、区域经济学和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学科为依托,秉持“学科交叉融合、厚基础、宽专业、重实践”的办学理念,夯实经济学理论基础,拓展东北亚国别与区域历史文化、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等领域的知识面,实行“专业+外语”双优培养,坚持开放办学和人才培养国际化,坚持以科学的课程体系、一流的师资队伍、标准规范的教学服务,致力于培养掌握多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高外语水平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熟悉东北亚国别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复合型经济学人才。
专业方向:本专业设有三个微方向:日本经济方向、俄罗斯经济方向、韩国经济方向。
五、修业年限
一般为四年。
六、学位授予
经济学学士。
七、毕业合格标准
(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和体育标准。
(2)通过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最低达到本专业各环节要求的总学分150学分。其中:理论教学134学分,实践教学16学分。同时课外创新培养计划8学分。